福建新華連續3年門店零售保持平穩秘訣何在?
專訪主持福建新華發行集團日常工作的海峽出版發行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何強
作者: 中國出版傳媒商報 |發布時間:2024-07-01 10:04:41
2024年是福建新華發行集團成立20周年。20年前,在文化體制改革大潮之下,福建全省新華書店系統等國有圖書發行單位,以股份制形式組建成立了福建新華發行集團,成為全國首批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20年來,福建新華發行集團秉承“愛黨、愛國、愛店、敬業”的新華精神,牢記使命,守正創新,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傳播先進文化知識、提升全民文化素質、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近年來,實體書店受線上沖擊,門店零售年年大幅下滑,福建新華卻通過多舉措提升主業,連續3年保持門店零售平穩。福建新華有哪些創新舉措?又有哪些措施保障?在集團成立20周年之際,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獨家專訪海峽出版發行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何強(主持福建新華發行集團日常工作),在一家地方新華書店的弱冠之年,回首過往、思索當下并展望未來。
福建新華連續3年門店零售保持平穩,秘訣何在?
受訪人:何強
采訪人:焦翊(中國出版傳媒商報記者)
賡續歷史文脈 傳承紅色基因
問:福建歷史文脈悠久,在宋明時期就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圖書市場之一,圖書出版業長時間居全國前列。福建從第一家新華書店成立至今,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答:福建新華書店福州宮巷口門市創立于1949年9月,是福建省首家新華書店,與新中國同齡。當時,福建新華書店不僅要做好圖書發行,還承擔著出版的重任。直到1951年福建人民出版社成立才成為專業的圖書發行機構,1958年6月更名為福建省新華書店,并擔負著課本和閩版圖書發行,管理全省新華書店業務。2004年5月,福建新華發行集團掛牌成立。2009年12月,福建新華發行集團整體加入海峽出版發行集團。
從1949年到集團組建前,福建新華的管理體制幾經變更。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模式,到管理權限的“三上三下”“三放三收”,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的分級管理、獨立核算、目標管理、承包經營,在探索中發展、曲折中前進,也留下了諸多可圈可點的堅實腳印。
集團組建以來,我們積極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和省委關于文化強省的重大戰略部署,圍繞做強做優做大集團,以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為目標,大力推進管理、業態創新,集團的社會影響力、客戶凝聚力和滿意度越來越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協調發展。特別是2019年伊始,我們提出了“抓黨建、嚴管理、促主業、補短板、強弱項,以改革為抓手實現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的工作要求,而且持續扎實推進。
深化全民閱讀 創新渠道發展
問:2014年,“全民閱讀”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為新華書店帶來了新的發展使命。近年來,福建新華在推進全民閱讀方面進行了哪些嘗試?
近年來,面對宏觀經濟下行的壓力、行業政策的調整、市場競爭的加劇和數字技術的挑戰,福建新華發行集團在福建省委宣傳部和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緊扣“守正創新、雙效統一、做強主業、融合發展”的目標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提升“抓黨建、嚴管理、促主業、補短板、強弱項”的工作力度和工作質量。
在推動全民閱讀,持續建設書香八閩工作中,福建新華舉辦了“海峽讀者節”“新華悅讀季”“新華閱讀大會”“假期讀一本好書”“新華新春天天樂”等活動。其中,連續舉辦十屆的“海峽讀者節”,已成為福建省重要的文化品牌、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和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的關鍵載體。通過“新華·閱讀中心”“新華·作家空間”等閱讀平臺,舉辦各類主題閱讀文化活動,深入推動全民閱讀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軍營、進企業、進機關、進家庭、進網絡;聯合全國重點出版單位,打造“百家萬品”選品工程,舉辦全省性館藏圖書訂貨會、新華惠民書展、“新華·假日書市”“新華·書香夜市”等惠民活動,積極踐行“為讀者找好書、為好書找讀者”的服務宗旨,推動全民閱讀走深走實。
問:做好圖書發行工作是新華書店的主業主責,如何在當下創新圖書發行渠道,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閱讀乃至更廣泛的文化需求?
答:福建新華重點從3個方面進行了嘗試探索。
一是推動教材教輔業務“穩步”前進。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中小學教材發行工作任務;持續開展好愛國主義讀書活動及用書的宣傳發行,扎實推進“新華名師薈”(新華教育研究院)建設,重點在組建名師團隊、建立工作機制、提速項目實施等方面開展工作。
二是推動一般圖書業務“大步”前進。做好主題出版物發行工作,人均發行量努力保持位列全國第一方陣;開展好“海峽讀者節”“新華閱讀大會”“新華悅讀季”等活動,以高頻次有效營銷活動的開展為抓手,吸引客流、提升銷售;開展好“我們正在讀˙百家萬品˙全員營銷”工作,通過短視頻、直播等激發讀者閱讀沖動,并與線下門店展銷和研學等相結合。
三是推動綜合多元業務“跑步”前進。開拓省內教裝市場,加強“新華福服”等產品宣傳推廣;挖掘門店多元經營潛力,打造“福文化”文創產品空間,提升門店坪效;加大研學業務和親子閱讀家園項目拓展力度,開發契合集團主業,具有紅色文化、朱子文化和海絲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華研學課程。
在推動線下渠道建設方面,福建新華下大力氣、苦功夫,持續開展門店轉型升級工作,總投資已超億元,并先后建成了全國首個元宇宙空間——福州安泰書城、全國首家“福”文化主題書店——福書軒,創新性復原福州老城區新華書店——城市記憶主題書店,至今已有9家門店被評為全國“最美新華書店”和“最美書店”、31家門店被評為福建省示范書店,形成了出版物經營為主、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供應為輔的多元化經營業態。
問:當下,互聯網與人們的生活關系愈發密切,在推動數字化轉型,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方面,福建新華發行集團進行了哪些探索?
早在2021年,我們就實施了主要由數字基礎設施智慧升級、新華智慧實體建設以及新零售數字化驅動暨網上新華電子商務平臺三個相互關聯、相互呼應的子項目構成的“智慧新華工程”項目,并通過打造“新華·悅讀驛站”APP和線下體驗空間,建設“家鄉的故事”多元商品項目,打造省域新型文化消費平臺;搭建新媒體演播室,擴大“百家萬品”“新華名師薈”等項目的社會影響力;優化新華會員卡功能,培育發展數字商務、新零售等新興業態,加快推動傳統業務數字化改造提升,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機聯動和高效融合。
把握“新”尋求“質” 持續探索特色發展路徑
問: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您認為文化領域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未來,福建新華又有哪些新規劃?
答:“新質生產力”核心在于“以新促質”,映射到文化領域,就是如何用科技創新賦能,實現生產力要素的迭代突破,實現新質生產力系統的結構對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文化產業鏈的強鏈、補鏈和延鏈。打造文化領域的新質生產力,福建新華將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把握“新”的內在要求,從技術、業態、模式、管理、制度“多位一體”煥新文化產業鏈;二是尋求“質”的重新定義,通過生產管理技術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科學轉型升級催生先進生產力。
為此,福建新華一是把“培育新質生產力”作為數字賦能集團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主動研究謀劃人工智能、AI等技術在提高圖書發行工作各環節效能中的創新舉措,切實發揮“智慧新華”工程等數字化項目作用。二是認真對標《集團數字經濟十四五規劃》,強化數字經濟業務意識和管理意識,聚焦項目帶動,提升品牌賦能,強化數字營銷,拓展多元渠道,切實推動“新華悅讀驛站”“社交平臺興趣電商”等項目高質量發展。三是持續開放線上體驗空間,拓展線下網點。通過市場導向數據驅動、社店營銷合作加持、節日營銷策劃前置等手段,提高“我們正在讀˙百家萬品˙全員營銷”工作成效。四是對接相關圖書云倉與非圖產品供應鏈平臺,擴充商品庫,發揮“長尾效應”;合作福農優品等供應鏈平臺商,豐富非圖商品庫。五是統籌兼顧鄉鎮、社區、商圈、校園、景區,健全覆蓋全省的新華書店網絡體系;提升福書軒品牌效應,打造集圖書、文創、美食、表演等功能于一體的新空間;以航海、古建、華僑、海洋、朱子文化等為主題,開設一批主題書店,推動新華悅讀驛站線下店建設。重點推動中小學和高校書店網點建設,有效支撐校園業務增長。六是擴大數字科技手段在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加快人才素質(新華人九種能力)測評工具推廣使用。
未來,福建新華發行集團將進一步聚焦讀者文化消費訴求,通過持續賦能文化內容,提升平臺和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走好具有福建新華特色的發展之路。